中航泰达签订1.72亿环保大单

目前日本的部门正在进行人员的招聘工作,预计在2012年投入运营。

[page]马重芳则建议,一方面加强自主研发,把基础工作做扎实,另一方面也要引进国外技术,加速中国光热发电的产业化进程。当时风电和光伏发电刚刚起步,知道的人很有限,但10年后,已经形成了千亿级的市场。

中航泰达签订1.72亿环保大单

在自主研发方面,中科院太阳能热利用与光伏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志峰对媒体表示,十五期间,中科院电工所、工程热物理所等科研机构和一些太阳能企业,已经开始了光热发电技术的项目研究。在引进国外技术方面,太阳能企业也已经行动起来。目前,由于光热发电尚未形成产业,国家在投入方面还很慎重。资金少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马重芳告诉记者,目前光热发电的平均效率只有14%~18%,还需要继续提升。

光伏发电灵活,可应用于建筑、交通等多个领域,应用范围较广。另外,在发电效率方面,光热发电也需要继续提升。这意味着光热发电届时将拥有千亿元的市场。

对于此次招标,国家能源局希望设备和部件的国产化率达到60以上,技术上提出液压驱动、空冷技术等要求。总体来说,我国目前还处于系统集成和工程示范阶段,尚没有商业化运行经验。近日,中海阳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监胡磊2011中国清洁电力论坛上作出上述表述。光热招标遇冷与光伏招标的火爆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究其原因,技术和成本成为企业难以逾越的两道鸿沟。胡磊指出,根据美国的数据,高压直流传输1000公里损失10的电力,我国从西边往东边传输是3000~4000公里,也就是电网输送损失30~40的利润。

中航泰达签订1.72亿环保大单

不过,这场盛宴却险些发展为一场悲剧尽管购买了标书的企业达到11家,但最终只有3家参与竞标。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发展规划中,2015年我国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装机容量将达到150兆瓦。在光热发电商业化较成熟的西班牙,当地光热发电的电价是27欧分,折合人民币2.4元,这也是目前公认光热发电的成本价格,比标书规定的最高价高出1倍多。对于我国光热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多位专家在此次论坛上进行了讨论。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谈及此次招标时曾表示,中国还没有掌握集热管、聚光镜等光热发电的核心技术,对比中国光热发电没有产业基础、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的现状,要降低成本谈何容易。在这次招标中,大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0.9399元/千瓦时的最低价中标。但目前,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才刚刚起步。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李琼慧表示,聚光型太阳能热发电占地面积较大,适合戈壁、沙漠、盐碱地、草原等地形,如我国西北是发展光热的好地方,但这些地方往往缺水,而太阳能热发电需要水来做冷循环,单位耗水大于常规火电发电机组和天然气联合循环。

光热发电是太阳能利用的重要方面,一旦技术成熟,能够成为国家电力的基础负荷。需要水冷系统成为其发展一大障碍。

中航泰达签订1.72亿环保大单

但招标文件中同时规定,竞标电价不得高于1.15元/千瓦时。2010年,中科院电工所及其他单位联合承担的国内首座1兆瓦塔式电站刚刚竣工。

必须要降低成本和其他火电竞争,太阳能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不同,它的规模越大,它的成本越低。胡磊指出,未来技术发展有三大趋势,第一,通过建造大规模单体电站降低成本。虽然现在还看不出来,但这次招标意味着我国光热发电的盛宴已经拉开序幕。另外,这些地区远离负荷中心,要大规模利用,必须要远距离输电。1.15元是目前已核准的光伏上网电价的最高价然而,市场需求仍依赖于下游库存的快速消化及欧洲地区政策的明朗化。

根据最新一期Solarbuzz Quarterly报告结论,2011年上半年疲弱的欧洲光伏市场需求导致了第二季度末全球太阳能组件库存飙升。制造厂商原预期2011年第二季度出货量比第一季度增长12%,然而根据Solarbuzz初步估计实际出货量下降了22%。

很多厂商们现在期望低价格能够带动2011年下半年的需求增长。大部分的下游厂商目前关注点在于降低库存以避免跌价损失,而非持续采购。

Solarbuzz根据厂商预期与对比分析光伏产业供给、需求与库存,认为2011年下半年的需求将占到全年的65%。制造厂商们对于产量与出货量的预期仍然比较乐观,对应的供应量将达到2010年的1.4-1.7倍,但终端市场的需求预计仅会增长5%。

2011年第二季度末全球库存预估将达到8.6GW, 其中上游库存增长36%,下游库存则有小幅降低。2010年全球市场总量为19.3GW,2011年预估成长到20.3GW。Solarbuzz总经理 Craig Stevens说道:近期亚洲二线厂商的降价带给了业内其它厂商们极大的压力,虽然产量与出货量已经有了很大的削减,预计至2011年第四季度组件出厂价格年度跌幅将达到25%。光伏产业在2011年下半年仍面临挑战。

Craig Stevens补充道:准确与及时了解各公司出货量与供需平衡对于下半年库存的有效管理是关键因素。即便第二季度需求增长了79%, 同时产量也下降了20%,电池与组件厂商们的库存仍然增加了559MW。

过剩的供给导致了2011年第二季度组件的欧洲出厂价格下降了9%,今年累计下降了16%行业本身的因素主要表现在,随着近几年行业的高速发展,太阳能企业不断扩大产能,大大稀释了太阳能热利用市场的需求。

最近两年,农村太阳能市场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盘整阶段,增速大幅放慢。在这种情况下,较低的市场增量根本无法满足行业产能的高速扩张,结果是太阳能热利用市场普遍疲软,这实际上是行业产能过剩的必然反应。

首先,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内消费市场不景气,房产、家电、汽车三大支柱消费品市场因国家调控或通胀等原因都呈现出增速放缓现象,特别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又对太阳能行业产生了叠加效应,太阳能行业受到较大影响。同时,部分企业对品牌建设、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关注不够,致使企业自身建设上就带着许多问题,难以形成持久的市场竞争力,也不会有核心竞争力。7月2日,皇明集团营销总监王久伟这样评价自去年以来的太阳能行业销售量下滑及对行业产生的影响。王久伟认为,还有一个因素促成了行业性的低迷:消费者对太阳能热水器的了解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品牌、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这就造成二三线品牌生存空间被压缩,进而影响到整个行业。

另一方面,行业增速放缓,企业重新洗牌,行业领军企业借机获得快速发展,中小企业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陷于生存与毁灭的困顿和纠结中,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山东是中国太阳能产业的重要一极。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去年以来,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呈现持续下滑局面,太阳能热水器销售量显著下降,企业之间两极分化严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高增长态势无法持续自2005年以来,国内太阳能热水器市场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这主要得益于家电下乡政策刺激下的农村市场需求井喷,短期内推动了国内一大批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的快速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许多太阳能企业的这种增长,并不是来自于企业自身对于市场和需求的拉力,而是受到了市场的刚性需求拉动。回归理性稳健发展王久伟结合自己的营销经历分析认为,前两年太阳能市场膨胀时期,一方面大量企业介入太阳能行业。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

友情链接: